从半年亏50万到年销售额超1000万,这间1㎡的实验室里,出了一位“菇勇者”

98

从半年亏50万

到如今每年销售额超1000万

.     六年时间里

.     他从一个对“蘑菇”一无所知的门外汉

.     蜕变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羊肚菌大王”

.     “一平米”的实验室

.     1981年,肖勇出生在四川德阳,大学在江苏某校学习电子工程。2016年,在江苏学习工作十几年的肖勇,回家创业做光伏发电项目,结果出师不利。

.     “四川盆地常年雾多,没有光照,半年亏了50万。”他想着把外面的好东西带回家乡,却忽略了四川特有的气候特点。

.     一次偶然的机会,肖勇了解到羊肚菌人工种植,知道了四川是羊肚菌人工种植的发源地“感觉思路一下就打开了,把家乡的好产品带出去,照样可以造福乡里,并且成就自己一番事业。”

.     可电子专业出身的他,从来没有种过地,对羊肚菌更是一窍不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地里种了一亩羊肚菌。

.     为了提升“农民”的自我修养,成为羊肚菌专家,他跑到四川农大、四川省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地,向相关专业人士取经,同时不断翻阅《中国食用菌》等论文和专业读物。.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制作菌种,他把老家的平房,改造成了接种间,冷藏室,烘干室,从育种到粗加工,一项不漏。面积不大的房子里既有蒸汽发生器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有科研气质十足的显微镜。

.     更多时候,他是自己一个人蹲在实验地里看,看菌丝,看原基的生长情况,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     为了寻找和培育更优良的菌种,每年春天,惊蛰之后,肖勇带上干粮,爬上高山,寻觅野生羊肚菌。.     绵竹和茂县接壤处的龙门山脉,是肖勇常去的地方。野生羊肚菌在落叶林下时有生长,在四川多见于海拔1600以上山林中。肖勇知道它们往往藏在临近山泉的背光处,在阔叶林泥土的腐殖层中探出菌帽。

.     人工种植的羊肚菌菌种都源自大山,将菌种于高温灭菌后的培养皿中接种培育后,于山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种。肖勇最终会选出三五个品种,培育成当年的“明星作物”。图片

.     带领农户收入提升20倍
.     在羊肚菌来到之前,春天的村庄,最常见的作物是小麦。小麦是传统作物,成本低产量大,但利润薄,一亩仅能挣500元左右。.     种植羊肚菌盈利两三年后,肖勇看到了其中的致富机会,他决定把自己优良的菌种提供给周围的农户,一起发展家乡的羊肚菌产业。

.     每年霜降节气一过,近500亩的土地上便支起黑色大棚,羊肚菌在其中恣意生长,黑色成为乡村的另一种“流行色”。

.     如今,肖勇自己种植近80亩羊肚菌,周边的农户加起来有500多亩,每亩地每年可以为农户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

.     但是几年前,当肖勇拿出自己精心培育的菌种时,很多农户并不敢买。“羊肚菌种植成本比较高,仅种子和营养袋,一亩便需要5000元,加上人工费、土地租金,还有设施棚,各种农机,一亩成本大约要8000-10000元。”肖勇说,“而且羊肚菌娇贵,对温度、湿度敏感,一热就死,浇水时机不对也死。”.     此外,新鲜的羊肚菌只能保存三五天,卖不完的鲜货必须有专业的烘干流程将其制成“干货”保存,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烂掉。“种植户没有这样的加工条件。”肖勇说。

.     琢磨再三,肖勇想出了一种新模式。他干脆自己培育菌种提供给周边农户并指导技术,让农户出土地和大棚。种植所得的羊肚菌统一由肖勇进行回收和销售。简单说就是一个出种子一个种,统一回收五五分。.     这样的方式大大减轻了农户的种植门槛和加工的成本负担(成本降到2000元-2500元左右),打消了农户种植羊肚菌的顾虑。通过统一销售,又可以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农户自己卖的话三五百一斤就卖走了,我们把农户的货收回来,进行分级包装,价格高出不少。”肖勇说。

.     为了保证质量,肖勇要求所有农户遵照统一的种植标准。每年下种前,肖勇会专程到镇上,进行种植技术培训,三天三夜里,近100位农户学习到最新的羊肚菌的科学种植方法。而在羊肚菌的生长过程中,还可以获得专业指导。

.     通过这种从育种、种植、加工到销售有序、科学的分工,比起种植小麦,农户的收入提升了20倍以上。

.     (注:肖勇的一些投入。菌种厂100万元,每年菌种研发费用20万,年产菌种能力1000亩。烘干厂10万元,产值1000万元。)
.     羊肚菌“上链”拿身份证
.     肖勇也在品牌化扩张的路上遇到了类似的困难。“市场普遍对云南菌菇的认知度比较高,但实际上四川才是羊肚菌在全国最大的产地,却因为认知度不足,导致德阳羊肚菌的品质只能靠口口相传或者批发商集中采购完成销售,不但价格波动大,而且也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肖勇所在的德阳市旌阳区,近几年正在全方位推进数字农业,新兴技术为羊肚菌的品牌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去年,在农业局组织的学习会上,肖勇接触到一种特别的“码”,消费者只需要手机一扫,便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朵羊肚菌的来源,包括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是第几茬收割以及品牌介绍、产品特性等。

.     这是旌阳区政府联合腾讯公司、洞洞科技打造的“旌阳链”,上述所有的数据都被登记在了基于腾讯区块链技术的链上,意味着不可篡改,每一朵“羊肚菌”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明明白白记录在码上,永久留存在区块链中。.     技术赋予羊肚菌的“码”,让肖勇不再担心假冒伪劣产品的恶意竞争。消费者放心购买农品,对品牌的认知也随着每一次扫码提升。

.     不仅如此,“旌阳链”除了是产品的身份证,还是肖勇在羊肚菌培育试验路上的一个得力助手。

.     “羊肚菌的生长,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壤特征,探索不同的通风、保温方式,所以哪怕前期已经人工培育出来了品质很好的羊肚菌,但我们还在继续试验更好的方式。”肖勇说,自从用上了“旌阳链”,就像是有了一个可靠的试验助手,每次羊肚菌收获之后,他都会拿着收获的羊肚菌去寻找造成他们品质不同的背后原因,“只要扫描对应的二维码,不同批次羊肚菌的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这也让我们后续的种植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     肖勇和农户们的羊肚菌有了“身份证”,但他希望开辟更多渠道,尝试直接面向消费者。最近,他开始在视频号直播卖货,在微信小程序开店,在腾讯安心平台上线营销活动。.     “农业是一个回报比较慢,周期比较长的行业,不太容易挣快钱。要不断学习,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当你慢慢积累,真正有了自己的特色、规模和技术时,回报会非常大。”他说。

.     农业需要年轻人,肖勇希望羊肚菌产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他说未来准备自己搭建一个科普工作的蘑菇园,教小朋友种蘑菇,教普通人识别有毒蘑菇,最终让大家的餐桌上多一道菜,一道健康、美味的菜。

信息来自腾讯产业互联网、农民日报、锦观新闻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