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是食用菌工厂化的发源地,业界也非常确定,能够承担起香菇工厂化种植端各环节“技术通关”重任的,首选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团队。那么,该团队有没有承担起重任并在祖国大地上留下香菇工厂化的新质生产力图景呢?
. “过去十多年,我们团队联合国内几个主产区的优秀企业,围绕香菇工厂化开展了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进而形成了产业链,香菇工厂化新质生产力图景逐渐明晰,产业效益、模式可持续可复制性以及地方政府、企业的口碑给了我们很强的自信。”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说。
. 2024年,金海企业销售额达1.2亿元,毛利超过3000万元,除了少量的二级菌棒留着自用出菇,一级菌棒都提供给河南专业化菇农,一棒至少可赚2到4元。因为企业周年产菌棒,农户周年产菇,“沪香F6”香菇已经成为区域产业。
. 记者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到,因为“沪香F6”香菇产业,2023年以来,河南区域内某企业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 企业凭借一个专利或一个新品种做大做强的例子很多,在菌菇领域“一菇独大”的种源公司很少,记者了解到,在2024年跨过300万袋菌种产量,辐射1亿棒菌棒的门槛的同时,该菌菇企业明确了目标,四到五年后形成2000万袋菌种产量、可辐射6亿棒菌棒。如果“沪香F6”的高产高抗性等高效指标没有通过市场检验,2017年进入菌菇产业直到2022年获得“沪香F6”之后,自然能判断是否要在“一个菇上吊死”。
. “关键是我们对和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香菇团队的合作有信心,这个团队不仅培育了‘沪香F6’,还和其他同类企业合作培育了好几个好品种,这些品种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刘四海说。
. 据了解,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香菇团队便和企业合作成立了食用菌研究院,联合申请到为期四年总金额为1600万元的河南省良种攻关项目资金,在这个平台上开展科研,从而选育出“沪香F6”。而这样成功的合作,除了在河南,还在山东、辽宁等香菇主产区开出了同样绚丽的花朵,从而形成了“沪香F7”“申香1504”“七河9号”“申友T2”在内的五个广适型工厂化制棒专用新品种。“七河9号”背后,正是团队与山东七河生物科技企业合作获得的成果,也是七河企业独家经营的品种。
. 和团队合作的企业表示,如果香菇领域没有这“五朵金花”,中国也很难形成二十几家年产超千万菌棒的企业,世界领先的香菇工厂化雏形很难在中国大地上快速呈现。
. “五朵金花”新品种的共性优点是产量高、抗性强,耐高温及保鲜期长也是突出特征,品种的优点只有通过设施装备才能固化为优势,这方面,企业比科研团队理解的更加透彻,因此,只要科研团队不置身事外,有追求的企业一定不会放弃和团队联合研发设施装备的机会。
. “香菇工厂化设施装备研发离不开种源、栽培技术团队的支持,虽然我们团队没有设施装备方面专业人才,因为我们没有置身事外,和企业联合攻关设施装备,从而建立起了香菇工厂化强强联合的市场化机制。”宋春艳说。
. 过去二十年,香菇团队在全国各地的显示度之高有目共睹,特别是在脱贫攻坚阶段及随后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期,香菇团队的显示度之高,甚至连业界人士也觉得难以想象。工厂化专用新品种“五朵金花”魅力四射,菌棒精准培养工艺带来的产业高产高效让企业和规模化种植户犹如种上了“金果果”,全流程自动化设施装备以及配套的出菇技术集成开创了香菇周年生产的区域产业格局。背后的力量,是团队独树一帜的香菇定向高效育种体系、香菇工厂化生产管理技术体系。
. 记者了解到,就在不久前,企业又向团队支付了香菇液体菌种技术的100万元许可使用费。这些回报,还不包括将来“沪香F6”独家经营权产生的利益分成。
. 记者还发现,这样的价值回馈几乎在香菇主产区都有呈现。也正是因为这些价值回馈,团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课题经费3000余万元、四技服务费700余万元的业绩。
. 新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通过和香菇团队互动得知,未来,团队将继续在推动香菇工厂化进程中扮演好科研团队领头羊的角色,和香菇种源企业、菌棒制造企业、设施设备公司以及规模化种植户一起,通过培育完善香菇工厂化新质生产力提升专业化程度,引领世界香菇产业潮流。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