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拥有1.1万多个行政村,如何提升这些地方的人居环境?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我省代表纷纷结合实际,讲认识、谈体会、提建议。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事关全面小康、全面振兴,事关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具体安排,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来鹤代表介绍,去年,我省环保部门启动环境综合整治村400个,完成611个,超额完成52%;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村300个,完成330个,超额完成10%;启动118个村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推动近2.8万户村民完成“厕所革命”。
· “虽然成绩不小,但从目前来看,我省许多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来鹤说。
· 农村环境整治,是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多年陋习,“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对于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陈秀艳、唐廷波、郭凯、庞辉代表有着切身体会。
· “垃圾倒在家门口,柴垛摆在路两边,厕所则是‘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一直以来,这都是农民的固有生活方式。”几位代表认为,虽然群众也因此而苦恼,甚至会造成土壤、水质、空气污染,但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 大家表示,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必须“美化乡村”。其中,消灭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柴草乱堆、旱厕简陋现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关键,资金投入又是第一保障。
· “几年来,我们村实现了厕所进屋、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供暖和自来水、燃气入户,完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此过程中,市、县、镇三级的投入就达1000多万元。”郭凯表示,若没有这样的资金支撑,单靠村里力量根本无法完成。
· 不只整治阶段,后期的巩固维护对村里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陈秀艳、唐廷波、庞辉均表示,每年至少需要20万元。
· 钱从哪里来?大家建议,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 几位代表特别强调,环境整治在提升“颜值”的同时,更要注重涵养“气质”。
· “我们村在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建章立制,保护环境已经成了村民的自觉行为,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氛围已经形成。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农家乐等项目。游客在这里住上两天,不仅仅是体验,而且能够融入农村生活,评价非常好。”郭凯说,在他们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成为现实。
· 郭凯所在村的实践,引起了陈秀艳、唐廷波、庞辉的强烈共鸣。大家认为,环境整治除硬件外,更应在移风易俗上下功夫,要以情、以理、以法,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弘扬文明新风。此外,整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保护乡村的“形”,留住乡村的“魂”,绝不能大拆大建,把乡村变成缩小版的城市社区。
原发日期:2018-03-19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