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农业发展模式带给我国的启迪

67

.     在本文中,通过对欧洲农业成果的研究、对中国的农村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引起大家对发展中国农业经济的关注,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谋”。

.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焦点就是“三农”问题。怎么搞好农业经济,建设农村,富裕农民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建设“美丽乡村”是近年来的新话题,他不仅仅是建设农村的延续,更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新思路、新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点上的又一创新,它将改变我们农村的面貌,发展农村的经济,最大限度的改进农民的生活。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国家政策的指示,更多要落到实处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国家、企业和农民的无缝对接和配合。在这种紧密配合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和统一安排,谨防日后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最大限度的做好科学策划和规划设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

.     在欧洲文化创意产业与体验经济的引领下,荷、德、英等欧洲发达国家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各自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从他们的发展模式中我们汲取一些优秀的经验,应用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来,并指导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只是停留在冷冰冰硬件设施建设上,要更多的注重软实力建设。

.     荷兰模式:高科技创汇型

.     荷兰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荷兰的花卉业世界闻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业的科研发展十分突出。花卉业的发展战略以技术为中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

.     荷兰农业的创汇经济功能突出。荷兰不少农产品单产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马铃薯、干洋葱等的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位;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产国、乳制品出口国、禽蛋出口国和花卉生产国,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来自荷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荷兰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

.     荷兰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政府对农业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考虑到荷兰可耕地面积有限,雨量大,日照少,政府就提倡种植不需要大量日照、产量高、质量好的禾谷类作物。荷兰大部分地区是平原,政府就提倡发展畜牧业、奶业及与之有关且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切实的便利。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荷兰无机肥料和合成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逐年大幅减少,而使用有机肥料的农作物面积每年大幅上升,幅度达到34%。此举不但实现了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水的零排放,而且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信度。

.     德国模式:社会生活功能型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

.     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

.     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这里的森林不仅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而且还发挥出科普和环保教育的功能。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来到这里,成人也来参加森林休闲旅游,在护林员的带领下接触森林、认识森林、了解森林。一些企业还把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放的森林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在慕尼黑市郊,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辟了骑术治疗项目。在这片柔软宽阔的草地上成长起来的马匹,不仅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平和坚定的性格,受到外界刺激也不会受惊和发怒。农民们将这种优良的马匹出租给骑马爱好者,他们可以在马背上重新认识森林和草原,同时也将枯燥的内外科治疗及心理治疗寓于骑马休闲活动之中,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之余还会带给人们与众不同的体验经历。慕尼黑郊区也因其独特的“骑术治疗项目”及其所实施的“绿腰带项目”系列行动方案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休养之地。

.     在德国,创意农业的诸多方案都是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民们直接商定的,并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付诸实施。如慕尼黑郊区实施的“绿腰带项目”,其中的若干方案,如“菜园方案”、“骑术治疗项目”等都是当地的农民们在政府部门的直接帮助下开辟的创意农业项目;此外,政府部门还设立相关组织或协会来负责并管理各方案实施。如在“菜园方案”中,市民对菜园的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于是,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倡议和协调下,成立了慕尼黑菜园园丁协会。该协会收取会员们的一定费用,承担了大部分的组织工作,包括协调农民与城里人的联系,提供农用器具,出信息板报,并根据具体情况雇用园丁管理菜园等,从而大大减轻了当地农民的负担,也为城里人享受自然和劳动乐趣提供了便利。

.     英国模式:旅游环保型

.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城市人口因长久远离自然,而产生了走进乡村、亲近自然、舒缓心理压力、参与户外活动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由于对农村、农业陌生得很,更渴望体验田园生活;另一方面,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也催生了农业旅游。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多,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英国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     1992年,英国有农场景点186个、葡萄园81个、乡村公园209个,占英国人造景点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业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多数景点有儿童娱乐项目。

原发日期:2019-11-12 14:29      来源: 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