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用高科技种大米

58

.     稻花香里说丰年,再过十来天,位于新浜镇林建村的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的1000亩水稻将开镰收割。最近天气不错,社长何杨阳常常蹲在田头看水稻的长势。稻穗颗粒饱满,谷壳变得金黄,辛苦一年的社员们将迎来收获的喜悦。
“90后”、大学本科、科技达人……这些特征很难与农民挂上钩,但何杨阳确实就是这样一位农民,这位新型职业农民正利用科技的力量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带领合作社社员走上一条现代农业新路。
.     将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到种田中
.     1992年出生的何杨阳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是村里最年轻、学历最高的农民,两年前的他还在一所高校做技术转移工作,是个标准的“科技男”,特别着迷于无人机技术,他回乡当做农民的初衷便是想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农业中。
.     “我是农民的儿子,多年来一直见证着父辈们种田的艰辛。如今我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很少会回到农村当农民,我回来就是想试试看,能否将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到农业中,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何杨阳说。
.     2018年,何杨阳回村成立了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上海中航欣盛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将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到种田中。据介绍,植保无人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00亩,比传统作业效率高40倍,而且雾化效果更好,喷洒也更均匀,每亩可节约用药成本20~30元。中航欣盛董事长何小良告诉记者,公司与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比较早,无人机在解决农业植保劳动力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     何杨阳透露,合作社目前拥有植保无人机10台,还建立了华东地区首个无人机农业应用实训基地。无人机植保服务范围不仅仅覆盖自己的合作社、新浜镇,还辐射到金山、青浦等邻区以及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今年的无人机植保服务面积已达到4万亩次,有效带动了合作社的农机手、农户增收。
.     “土是宝”大米卖进了进博会
.     在合作社社员眼中,何杨阳脑子灵、思路新。机插秧、无人机植保、收割机……在何杨阳的带领下,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从播撒一粒种子到完成水稻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如今,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的5位家庭农场主注册了“土是宝”大米品牌,合作社成功实现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转型,土是宝”生态大米更“是卖出了60元/千克的好价钱,去年还卖进了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土是宝’大“米不是在农业展区,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转移展区,属于‘专精特尖’产品。”何杨阳自豪地说。
.     合作社成立之初,何杨阳便将发展理念定位为绿色、生态、安全、价值,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应用,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谷生产实现了中医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植株营养补给和防虫都用天然生物体的中草药制剂,稻谷从浸种、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整个过程实现了“零化肥”“零农药”,这也是“土是宝”大米能卖出好价钱的主要原因。
.     合作社社员何林弟在加入合作社之前是一名家庭农场主,种田种了十几年,谈起加入合作社后的变化,何林弟乐开了花。“以前种田都是靠人工,比较辛苦,加入合作社后,都是机械化耕种,不但轻松,收入也比之前高了很多。”
.     “数字化”农业的梦想正悄然进行
.     数字化农业是何杨阳的农业梦想,也是何杨阳敢为人先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一场关于传统农业的革新正在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悄然进行。
.     目前,通过在植保机械搭上载传感器等方式,合作社的500多亩粮田已经实现在线监控。点击某一地块的图标,即可获得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即时传输到在线平台,让农民及时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数字农业就是围绕土地位置,对这片土地上所有与人、财、物相关的数据进行梳理和采集。比如我们对种植区域林建村进行一次底层数据建模,便为无人农场奠定了基础。后面我们会将所有种植区域的构筑物、河道水系等关键要素进行数字化梳理,这样我们的种植便可实现精准、精量、精时。”何杨阳说。
.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何杨阳种地从集约化到机械化再到数字化不断升级,服务对象从合作社到全镇再到长三角不断扩大。何杨阳的农业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原发日期:2020-10-12 14:55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