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协会举行第四次“上海市蔬菜产业政策研究”基层调研活动

2
.     为了更好地服务好蔬菜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上海市蔬菜产业政策体系,完成好“上海市蔬菜产业政策研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0月17日,我协会组织开展了第四次“上海市蔬菜产业政策研究”基层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青浦区和松江区进行。我协会会长吴梦秋带队,我协会秘书长庄奇佳及秘书处工作人员等共同参与调研,调研内容聚焦企业核心诉求,通过实地走访与专题座谈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政策实施中的共性问题,为政府优化政策提供依据。

.     上午,调研组首先走访了我协会会员单位——上海家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家绿蔬菜”)。作为在2024年获得“美丽菜园”荣誉的建设单位,家绿蔬菜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一家集蔬菜种植、生态观光自采、游学科普、门店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完整的种植、生产、配送、销售链条,开设多家农产品销售精品店、搭建线上商城、开展农旅体验,线上线下相结合,积累了35万客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座谈会上,家绿蔬菜总经理张春辉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向调研组重点反映了包括基地设施、规土政策、农业保险等多项政策领域的反馈意见和优化建议。同时,家绿蔬菜对业务拓展的成果进行了分享,为后续都市农业发展新方向提供了鲜活案例。

.     当日下午,调研组赴青浦区上海太来果蔬专业合作社,在青浦区农委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召开了第四次“上海市蔬菜产业政策研究”基层调研座谈会。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蔬菜办公室副主任韦国余、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吴梦秋、上海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陈德明、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书记李珍珍、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停林、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推广科科长韩小双等多位专家与领导,以及青浦区、松江区的蔬菜食用菌企业代表参会。

.     座谈会由我协会秘书长庄奇佳主持。我协会会长吴梦秋首先致辞,介绍了项目背景和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倾听基层真实声音,系统梳理政策实施中的共性问题,为政府部门后续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实践依据。他表示,长期以来,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始终将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作为核心任务,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但随着市场环境、技术水平与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现需通过基层调研收集企业诉求,为政策评估与优化提供参考。会上,吴梦秋会长还分享了我协会在此前调研金山区、奉贤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嘉定区、崇明区、宝山区的初步成果。

.     随后,参会企业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围绕我协会前期编制并发放的《上海蔬菜产业政策汇编》中收录的各类政策,重点分享了包括生产端补贴、基地建设、农机购置、金融保险、品牌奖补等多项政策的具体体验与改进建议。

.     青浦区、松江区的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则从政策执行一线角度,反映了基层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面临的共性困难,提出了对优化政策执行的建议。

.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书记李珍珍在会上指出,在全国农产品大流通的背景下,外省市蔬菜能够在48小时内进入上海市场,这对本地蔬菜生产形势带来显著影响。对此,李珍珍副书记建议,可以进一步发挥地产农产品在品牌性、安全性方面的公众信任优势,通过发展壮大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产业,强化品牌效应,来帮助地产农产品更好的销售。同时,她提出可以加强与流通部门协作,助力本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针对当前蔬菜复种指数高、部分合作社土地盐碱化问题无法根本解决的情况,她认为应推动蔬菜产业政策与水稻产业政策相衔接,以实现种植结构的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     上海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陈德明在会上交流中提到,我国粮食供应能力持续增强,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超过国际公认的500公斤安全线,而蔬菜供应量更为充足,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粮食和蔬菜供应水平的提升,因此,面对当前新形势与新变化,陈德明理事长认为,原有的一些考核指标已难以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建议及时优化政策导向,增强措施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在讨论未来蔬菜产业发展时,他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转变过去计划经济的执行思维,推动产销衔接更加顺畅。

.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蔬菜办公室副主任韦国余在会上表示,本次参会收获颇丰。他对参会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围绕高标准设施菜田建设和管护、蔬菜生产综合补贴政策和保险等内容做了交流。最后,他对与会企业家和专家表示感谢,并鼓励大家继续反馈意见建议给协会,共同推动此项工作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