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松江“四鳃鲈园”养殖基地内,松江四鳃鲈刚刚产下新一年的第一窝卵,比往年晚了半个月左右。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孵化,基地内的500对已发育到有繁殖能力的亲鱼,大致将产出15万尾左右“水花鱼苗”,这个数字相比去年增加约三成。
在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中,“松江府”四鳃鲈负有盛名。它学名松江鲈,属于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自古便“活”在历代帝王与文人墨客的诗词、名赋中,有着“江南第一名鱼”的美称。松江四鳃鲈成鱼不足10厘米,重约在40-60克,身子常卷曲呈S 形,紧张时,赤红色双鳃鼓起,像极了四鳃。
对于一年生的松江鲈来说,每年2月是它们集中产卵的关键期,也是一年中对环境精准度要求最高的时期。养殖人员在养殖池内还原深海产卵野生环境,在这一时期内,几乎24小时看护,以保持水质温度、盐度和酸碱度的平衡和稳定。受冬季低温影响,积温相对较低,所以今年,松江四鳃鲈的产卵时间相比去年推迟了15天左右。
追根溯源,松江鲈自古多现于松江秀野桥附近。上世纪中后期,曾一度濒临绝迹,而松江鲈回归自然,也面临着一波三折。
回顾它的保护和养殖历程,复旦大学松江鲈项目负责人王金秋表示,由于松江鲈繁殖过程不同寻常,繁育期在海水中进行,到五六月份生长期又回到淡水环境,如此,野生的松江鲈一年要完成两次洄游。先前,松江内陆河道丰富,沿河洄游于长江入海口,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松江鲈天然生长环境。后来,由于长期水利兴建,环境破坏,原本赖以生存的水道被阻断,如今,松江鲈野外生存仍然是个考验。
近两年,由于养殖技术实现突破创新,松江鲈的养殖产量逐年提升。去年,松江四鳃鲈园首次拓展实现了松江四鳃鲈与青虾规模化池塘混养。这一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将在“海水”繁殖结束之后洄游至淡水区域的松江鲈,与虾、杂鱼等饵料混合养殖,尽可能还原以野生生态环境。从过去的需要人工投喂,到逐渐适应自行捕食,松江鲈的野性品质得以提升。
去年底,科技养殖人员还首次以液氮喷淋技术和冰封技术相结合推出松江鲈急速冻产品。借助应用于医疗领域内的生殖细胞冻藏方式,通过液氮喷淋,经过3-5秒,使活鱼在零下178℃之下紧急速冻,再转为零下40℃环境存贮,以保持生物细胞的完整性,从而避免营养流失。由此,松江鲈更加便于运送和存贮,并首次在淘宝、微信等平台实现电商销售。
松江四鳃鲈刚刚产下了一窝卵。 蔡斌 摄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贾佳
来源:解放日报 原发日期: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