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炙烤,本地绿叶菜产量“蔫了”

100

昨天,记者从上海浦南农贸批发市场了解到,受到接连数日的高温炙烤影响,近日本地绿叶菜产量出现下滑,价格也攀升了15%,不过由于外地菜货源相对充足,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绿叶菜价格上涨15%

“每年夏季就是淡季,需求相对也少。淡季蔬菜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蔬菜市场是供过于求的。气温高,人的食欲下降,蔬菜的整体销量也会比往常少一些。”上海浦南农贸批发市场蔬菜部经理余仲章告诉记者,往常批发市场蔬菜一天的销量可达3000吨,现在高温天总量大约下降300吨左右。“主要是高温下本地绿叶菜的量有所减少,因此整体价格大约上涨了15%。”

不过,虽然本地绿叶菜的量有所下滑,但外地菜的适时补充,依旧能够确保市场的供应。“兰州、河北地区的气候和我们这边不同,现阶段从那里过来的蔬菜量很大,足以满足本地需求。”余仲章说道。

鑫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宏指出,虽然现在运输能力和冷链控制都能做到很精细,但外地菜经过几百公里的运输,到市场上还是能从颜色上一眼就辨别出本地菜和外地菜。据介绍,今年由于上海的高温来得较为突然,再加上前期梅雨季节和台风的影响,缺乏足够的日照,对本地绿叶菜的产量冲击较大。“价格基本上黄梅天结束就涨价了,不过北方菜还是迅速填补市场。此外,小青菜滞长,其他的耐热菜,如米苋、空心菜等,也成了时下比较容易生长,可在市场上取代小青菜的时令叶菜。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高温下蔬菜种植

青菜产量缩减了90%

夜深了,满载着新鲜采收的蔬菜,郭宏开着货车出发了。每天凌晨,浦南农贸批发市场内都是人头攒动。一筐筐蔬菜被整齐堆放在一起,等待着去往下一个零售市场。天慢慢泛亮,不时有车从市场内驶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保证了松江、闵行、金山等各个区域的供应。而每天晚上出去卖菜,白天在合作社照应大棚,已成了郭宏的习惯。

“夏天绿叶菜长不出是每年都会遇到的情况,但是今年影响也比往年更甚。”郭宏告诉记者,小青菜亩产量冬天可以达到3000-4000公斤,而这两天只有400公斤,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如果能达到800公斤就算是非常好的收成了。

郭宏介绍称,高温天蔬菜之所以种不出来,是因为大棚里温度很高,阳光直射到地面,地面温度迅速升高,热量在往外散发的过程中,由于大棚上有层膜而散发不掉又沉降下来,产生温室效应。“最热的大中午,大棚里最高温度达到60度甚至还要高,小苗长到几厘米的时候,根系很浅,容易干焦,因此成苗率很低。”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蔬菜大棚里也被紧急搭上了一层黑网,能够有效隔热。

高温天气下,绿叶菜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缩短。“小青菜冬天是2个月后采收,夏天则不超过35天。鸡毛菜周期只有15-20天,再不收就老了。”据郭宏介绍,在合作社共有400多只单体棚,种植的叶菜种类繁多,而夏天叶菜是食品安全风险最高的蔬菜,因此要实时记录农药喷洒的时间,确保品质。

本地绿叶菜的产量下降也推升了其市场价格,郭宏透露,近一个月来,其合作社里的小青菜的批发价从0.5元/斤涨到了2元/斤。

合作社面临招工难

夏日蔬菜产量骤降是每年都会遇到的问题,相比之下,更让郭宏头疼的是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危机”。“其实种植蔬菜的利润很低,如果只是几亩地自产自销,挣点小收入,靠家里老人闲着做做那还行。一旦形成规模化种植,又只有蔬菜品种的,经营不下去的情况也不在少数。”郭宏告诉记者,“20年前,小青菜批发价也差不多是0.5元/斤。那时候工人工资是1个小时1元钱,2002年前后慢慢涨到2块,现在一个小时男工给20元招不到,老农民一个小时也要7元以上,生产成本一直在上涨。而且菜种出来必须有销售渠道,能卖出去,才有收成。”

郭宏说,“小青菜播种是撒菜籽的,一小罐菜籽100克约20元,1000粒菜籽重量约2-3克。小青菜在上海本地种一斤的成本约为1元,政府一亩地的补贴不到400元,肯定撑不下来,必须要靠种其他经济作物来弥补。”在合作社,除了种植绿叶菜外,他还根据时节种植一些精品草莓、金山小黄瓜等经济作物,通过这些能够产出较高利润回报的产品,弥补蔬菜种植的缺口。据悉,其生产的草莓、黄瓜等产品被分销到了全市各个销售柜台。“中环百联、食品一店等都有租了专柜,一只黄芯的小西瓜售价就达50多元。靠着这些,我们实现了整体的盈利。”

“合作社每年都会招一些大学生,基本工资就有5000元,但基本不超过2个月就走了。因为在这里即使坐办公室,每天打交道的也都是老年人,工作也比较枯燥,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落差肯定很大的。土地里耕种的农民,现在只有这些70岁住在附近的本地老太太愿意干,像她们的媳妇现在50岁左右,退休工资都有2000元,都不愿意出来做的。”郭宏摇了摇头,以后地里的农活本地人是招不到了,只能招外地职工。

原发日期:2016-07-29   来源:劳动报 邵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