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这引起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的共鸣,他说,中国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应该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
· 崇明生态岛历经十多年建设,尤其是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登岛做出重要部署以来,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获得联合国认可和推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是‘一带一路’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要求,新时代崇明有条件也应该成为“一带一路”绿色示范,2021年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的花博会申办成功更为祟明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有望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合作的重要支撑,以更大勇气和信心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再出发,进而扩大上海自身的服务功能。
· 崇明:绿色“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一)为消除“一带一路”的“绿色困境”提供纾解功能
· 河口与海岸地区是全球人口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一带一路”纵贯红河口、湄公河口、萨尔温江口、恒河口、尼罗河口等以及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人口稠密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大多面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破坏、陆源排放过量、渔业资源枯竭等世界性问题。崇明岛及长江口是世界典型的大河口、大海岛、大都市三大生态系统交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大量生态难题均有所体现。为此,依托上海及长三角综合优势,以极端气候应对、生态风险防控、海岸工程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生物多样性重建等为重点领域,为纾解世界生态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提高“一带一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风险防控能力。
· (二)为消除“一带一路”的“绿色鸿沟”提供枢纽功能
·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河口与海岸地区往往是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共同面临着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等压力,但沿线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缺乏必要的生态人才、技术、资金等,尤为需要支持。依托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自贸区改革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吸引多方共同参与,在全球范围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着力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的“绿色共同体”。
· (三)为消除“一带一路”的“绿色壁垒”提供示范功能
· 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巴厘岛路线图之于全球生态行动,丹麦哥本哈根之于全球节能减排,新加坡花园城市之于全球宜居生活、库里蒂巴打造世界生态之都、韩国济州建设国际环境首都等,在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体、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差异极大,绿色合作是绝佳的对接领域,有助于我国创造战略增益;崇明生态岛具有较好的国际形象,获联合国环境署评估肯定,纳入全球岛屿国家学习示范案例,有望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为分享我国生态成果提供载体,为我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提高话语权与影响力提供坚实支撑。
· 值得重视的是,当前国际理论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颇为期待。2016年欧美20多位学者联合撰写的《全球话题扫描》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第三条,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将对环境保护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同时鼓励其他国家支持和执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美国生态文明领军人物罗伊莫里森的新书《可持续发展的密码》坚信“中国将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生态文明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传统中”。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对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寄予厚望:“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整体策略和布局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依托上海及长三角打造“一带一路”绿色示范显得尤为迫切。
· 打造“一带一路”绿色示范的重要着力点
· 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及长江口生态建设为基础,汇集中国智慧,增强世界贡献,着力形成绿色治理新载体、绿色科创新高地、绿色经济新平台、绿色金融新枢纽、绿色教育新基地、绿色外交新领域,努力打造成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 (一)培育绿色治理的新标杆
· 依托上海及长三角的先发优势更好地助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建立跨区域生态协同治理的样板,以长江口生态协同治理为突破口,加强苏沪生态协作,为“一带一路”沿线跨区域生态治理协作提供生态补偿机制、合作共治机制等的样板。推广陆海统筹生态管控的示范,在完善崇明生态管控体系的基础上,瞄准沿线国家面临的生态管控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推进我国生态管控理念与技术的对外交流。形成一批在沿线适用的绿色治理标准,与国际测评机构对接,联合“一带一路”有关方面,共同制定生态国际标准和绿色治理规则。
· (二)构建绿色科创的新高地
· 依托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更好地助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建立国际生态研究顶级平台,以华东师大、复旦、同济等在沪的相关优势学科为基础,组建国际化研究平台“崇明生态国际研究院”,提升原创能力;争取全球一流研究机构在崇明设立分支或联建机构,探索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科学使命的国家实验室。形成世界级生态实验室集群,把握全球格局剧烈变动引发世界科学家工作布局重塑的重大机遇,着力吸引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等顶尖人物入驻,建设“世界科学家实验室”,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全球生态科创网络的重要枢纽。促进国际生态高端人才集聚,携手沿线国家共建人才培育与服务机制以及最优的知识创新机制,打造人才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形成生态科创的全球引领力。
(三)打造绿色经济的新平台
依托上海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更好地助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打造国际生态农业合作平台,围绕重点领域,与美、以、荷等农业发达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农、牧、渔业先进技术,推动农业先进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实训基地,为企业家、党政干部、技术人才等提供交流培训服务,推动崇明及我国农业全链条先进经验走出去。绿色技术转化基地,建立绿色技术研发与引进、展示与推广等高端综合体,争取绿色发展的新标准、新产业、新服务等先行先试,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产业链。构建绿色贸易服务品牌,建立绿色贸易的专业服务机构,为沿线国家的绿色贸易提供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制定、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积极推广我国绿色产品标准,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在崇明打造绿色产业国际品牌园区,适时采取品牌化外拓策略。
· (四)建立绿色金融的新枢纽
· 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自贸区建设更好地助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以崇明为载体,加强与沿线金融组织合作,推进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贷款的示范,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绿色信用体系,探索建立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吸引有实力的绿色金融领域企业入驻,为沿线国家绿色经济、绿色工程等提供融资服务,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争取上海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延伸到崇明,开展发行绿色债券等试点,推动形成绿色金融支撑体系。
· (五)构筑绿色教育的新基地
· 依托上海生态教育的领先地位更好地助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探索绿色生态教育的共享试点,丹麦将绿色理念贯彻到国民教育,助推丹麦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先者;祟明生态教育从少儿到成人全覆盖,生态立岛已经深入人心,可率先试行与沿线国家开展教师互访、教学互鉴等绿色教育共享试点,探索生态中国成果传播的新方式。建设国际生态文明教育的示范基地,整合提升崇明现有科普基地等资源,构建集实训、展示、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型基地,面向国际青少年开放,让生态中国智慧浸润人心。
· (六)塑造绿色外事的新领域
· 依托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助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集聚绿色发展的国际组织,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倡导和推动建立以我为主的新型国际组织,助推我国构建融通中外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设全球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区,参照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模式,集中展示我国与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绿色发展的先进实践,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海内海外同步推广,构建公共外交的新载体。举办世界级绿色峰会,积极对接已有的国际生态峰会,创设世界绿色发展崇明峰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以祟明作为永久会址,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对外展示和交流互鉴的示范窗口。
·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文明高端智库教授
原发日期:2018-06-06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