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有个“全国首创” 让一草一木都能与人“对话”

75

.     崇明三岛之一的横沙岛,一直都是“原味”的代名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原味横沙”是崇明将打造的特色旅游空间之一,横沙乡2035总规也明确了“生态横沙、悠闲横沙、原味横沙”的发展目标。如今,为了留住这份“原味”,保育原生态自然环境、保留原始的乡野风貌,横沙岛上正悄然布点百余个“生态神经元”,定期将生态数据传送至“生态智联大脑”,让一草一木、一岸一水都能够通过物联网与人“对话”。

.     在市经信委、区科委和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崇明区横沙乡今年启动实施了“生态智联大脑”建设,河道里、农田里、林地里都有了一个个生态感知触点,目前全岛已有147个,这些触点就像“神经元”一般时刻记录着相应点位的生态指标。“比如,水中的触点一般位于河底,太阳能电池板露在水面上,监测水温、流速、溶解氧、氨氮含量等水质指标;土壤中的触点就埋在农田等各处,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氮磷钾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崇明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说,每个触点上都装有数量不等的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分别记录某一类指标的生态数据,目前横沙全域共有千余个这样的传感器。“生态神经元”由太阳能电池板驱动,并配有蓄电池,可保证阴雨天正常作业。

.     “生态神经元”搜集到的生态数据,最终的汇总地是“生态智联大脑”。相关负责人说,“生态神经元”每10分钟都会将传感器搜集到的生态数据打包后自动通过物联网发送至数据中心,每个数据包大小只有几K,但意义非凡:数据中心宛若一个精密“大脑”,汇总这些数据后进行实时分析建模,随时感知横沙全岛的生态数据变化,并根据数据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假设某区域数个‘神经元’监测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在一段时间内有异常变化,数据中心就会发出预警,提醒相关部门进行相应处理,数据指标恢复正常后预警即解除。”

.     崇明在横沙探索建设的“生态智联大脑”在全国尚属首创。不过,目前这套系统的“神经元”还不够多、不够密,对于生态数据的监测也还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到2020年末,横沙生态感知触点数量将超过5万个,每年产生不少于200T的生态数据,对水、土、林、气生态数据的感知“颗粒度”会更细,系统自动记录、自动预测的精准度更高,全岛生态流程决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成为生态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比如,现在横沙一条河道只有几个‘生态神经元’,有些村级河道还未安装‘生态神经元’。今后,河道中的触点排布会更密集,在‘生态智联大脑’上反映出来的河道生态数据也将更清晰,这套系统的‘触角’会更深。”崇明区相关负责人说。

.     建设“生态智联大脑”的另一个作用,是打造可计量、可对标、可参与、可评估的绿色资产负债体系。自然资源资产指的是产权主体明确、具有价值、可定量核算的自然资源,通过一系列算法,可以对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气象资源进行确权勘界、价值核算,最终得出其价值。未来,横沙的水、土、林、气等关键自然资源将实现全领域统计,绿色资产负债表体系不断健全。随着系统的不断成熟完善,横沙的“生态智联大脑”还将向崇明其他区域推广。

原发日期:2018-09-21 14:21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