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西北部,“明星乡镇”马陆镇正慢慢融合入嘉定新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嘉定新城,记住嘉定新城,马陆葡萄是其中一张闪亮的名片,又是马陆乡村与新城融合发展中人们不能抛却的一缕乡愁。如今的马陆葡萄,正源源不断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润滑剂,马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 上海的“葡萄小镇”
. 今年夏天,第十九届马陆葡萄节顺利落下帷幕。嘉定新城(马陆镇)的农业综合服务基地里顺丰、宅急便、京东和德邦收寄葡萄快递的业务人员也已经收拾摊位离场。在7-8月份的快递淡季里,他们在马陆葡萄的快递业务上收获了500多万元的快递费,各家公司都对明年的生鲜业务充满期待。
. 马陆葡萄的快递业务,要从2014年说起。这一年,在马陆镇政府的扶持下,马陆葡萄销售公司打造了马陆葡萄网,成为单品类专业化电商平台。“买马陆葡萄,上马陆葡萄网”的广告语点亮了很多街头巷尾的出租车屏幕。从那年开始,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从平台电商到“O2O”再到微商和朋友圈营销,从同城当天件到货发全国,马陆葡萄像近四十年来走过的路一样,稳扎稳打地送到每一个消费者手中。
. 如今,借助顺丰、宅急便、京东、德邦等快递公司的生鲜运输冷链,马陆葡萄实现了与全国20多个省市70多个城市的点对点对接。同时马陆镇政府还与快递企业联合攻克了鲜食葡萄运输包装的难题,利用充气包装达到减震防摔、固定支撑的作用,并在包装内放置冰袋以控温,让马陆葡萄走出了江浙沪,让全国各地的买家都能尝到新鲜的马陆葡萄。2019年,马陆葡萄高峰期快递日订单量超过2000单、近万斤,快递寄送销售的马陆葡萄占到销售量的三分之一。
. 农业综合服务基地紧挨着的区域是马陆葡萄艺术村,作为嘉定新城的后花园,艺术村里除了星罗密布着大大小小的葡萄园,还散落着周春芽艺术工作室、嘉源海艺术中心、艺外萄源艺术酒店等等。第十九届马陆葡萄节通过举办马陆葡萄周末集市、葡萄品鉴、主题参观、土特产和农家菜评比、非遗体验、绘画大赛、征文活动等,展示了马陆葡萄的文化内涵,将市民吸引到马陆消费,把市场挪到“农田里、果树下”,为葡萄种植户提供了一个销售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有超过10万名游客来马陆观光旅游。马陆葡萄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成为这个区域的乡村文化和田园地标,让舒缓的田园风光给予城市一缕清风。
. 从“葡萄不能过长江”到“全国葡萄看马陆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葡萄不能过长江”是专家学者们公认的“事实”。2010年,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嘉定区马陆镇召开,前任会长、现任荣誉会长晁无疾在会上说:“全国葡萄看南方,南方葡萄看马陆”,一语道出了葡萄产业发展格局的变迁与马陆葡萄的“江湖地位”。
. 从1981年春,马陆园艺场种下2.2亩巨峰葡萄,就此拉开了南方种植葡萄的序幕。1983年,马陆园艺场利用当年春天扦插、梅雨季带土移栽的“绿苗种植”方法,发展种植葡萄25亩,第二年便取得了亩产1750公斤的好收成。1987年,嘉定全县种植葡萄2万多亩,占上海市郊区葡萄种植面积的一半,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马陆也因此赢得了“中国葡萄之乡”的称号,声名远扬。
. 然而,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剧增,葡萄市场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产能过剩,品种单一,上市集中的矛盾突出,葡萄出现了滞销现象。1992年8月马陆镇政府决定成立马陆葡萄研究所,从科技攻关入手,实施葡萄的“计划生育”,研究制定了常规栽培条件下的《巨峰葡萄亩产1500公斤标准化栽培技术》,严格控制产量,推行葡萄大棚设施栽培模式,实施品种多元化、果穗套袋、控制化肥、农药、激素等一系列保优栽培新技术。马陆葡萄由此进入“以质取胜”的质量效益阶段。
. 1个区域公用品牌,570户农户,近亿元年收入
. 消费者口口相传的马陆葡萄并不是葡萄品种,而是一个区域公用品牌。2001年,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将“马陆葡萄”注册为商标,翌年马陆葡萄研究所生产的马陆牌早中晚熟葡萄通过上海市优质农产品认证,便是其品牌化发展阶段的开端。此后,马陆牌葡萄先后荣获“上海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影响力不断壮大。为了让品牌影响力惠及更多农户,2007年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将“马陆牌葡萄”无偿转让给马陆镇政府,“马陆葡萄”正式成为马陆地区葡萄种植企业与农户共同拥有的区域公用品牌。
. 农产品与商业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品牌的发展需要借助政府宣传资源的扶持,“马陆葡萄”成为区域公用品牌后,政府统一管理,并鼓励企业与种植户可创建自主品牌,形成了“地域+企业”“母品牌+子品牌”的发展模式。有了“马陆葡萄”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品牌口碑的背书,农产品品牌运营的资金压力得以减轻,葡萄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有了更好的生长环境和发展资源。在精品马陆葡萄“传伦”牌葡萄的示范带动下,马陆镇形成了以“马陆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由“传伦”“管家”“惠娟”“品冠峰”等子品牌,加24家合作社、570户农户共同组成的马陆葡萄品牌体系,构建了80元/公斤、60元/公斤、50元/公斤、40元/公斤、30元/公斤、20元/公斤的价格梯度。目前,全镇平均亩产值2万元以上,实现了人均产出10万元以上,为近5000亩葡萄的种植户带来近亿元经济收益。
. 2014年“马陆葡萄”先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注册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为沪郊农产品中响当当的农业公用品牌。日后,通过授权认证的方式,嘉定其他地区的葡萄品牌也有望成为“马陆葡萄”家族的一员。
. 品牌的内核是品质
. 没有过多的商业运作和宣传,“马陆葡萄”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更多是时间和口碑的积累。以“质量为先,追求安全卫生优质”为核心,“马陆葡萄”品牌下的所有企业与种植户都遵循一套严格的产量和技术标准。在全面实施设施栽培的基础上,在调优马陆葡萄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培养健康土壤、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同时,马陆大力实施“控产保优”措施,根据不同的品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标准,严控果品产量,使葡萄穗长、穗粒数和果粒大小一致、糖度提高,实现亩优质果达到80%以上,产量通常控制在常规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如“巨峰”葡萄,要求每穗长18-20厘米左右、穗粒40-50粒、糖度17度以上,确保葡萄品质达到最优。
. 在栽培过程中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果穗全部套袋后,直到采收都不再用药。最大限度的避免使用农药、化肥及激素,产品品质得到可靠保证。在各级政府项目扶持下,马陆葡萄设施装备能力显著提升。目前,马陆镇设施栽培面积达70%以上;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和物联网技术近1000亩。通过推广设施栽培,实施控产精细栽培,引导葡萄种植实施品种多样化,应用生态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葡萄亩产值由原来露地栽培1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设施栽培2万元以上。同时,由马陆镇政府进行统一的品牌销售管理。统一使用“马陆葡萄”地理标志商标,采取保证金制度来有效控制冒牌马陆葡萄的市场空间,保证马陆葡萄品质和声誉。
. 葡萄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 葡萄产业的兴旺,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近亿元年收入,还带动了农村休闲观光、文化艺术、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马陆葡萄艺术村所在的大裕村不仅是上海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还被评为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上海市整洁村(示范村)、上海市生态村、上海市农村村庄改造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马陆葡萄以产业兴旺的动力带动乡村社会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特色鲜明。
. 从2001年注册商标,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到2004年,入驻第一食品商店,一斤价格就能卖到25元,二十一世纪后的马陆葡萄朝着品牌发展、产业融合的方向不断带领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 伴随着葡萄产业的兴旺,马陆葡萄从第一产业逐步迈向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集中展示马陆葡萄文化的马陆葡萄公园开园,马陆葡萄艺术村内改造旧厂房,筑巢引凤,吸引了周春芽、岳敏君、余耀德等一批知名画家、艺术家入驻大裕村建立工作室,嘉源海艺术中心挂牌成立,艺外萄源艺术酒店对外开放,休闲、餐饮、住宿等多种服务形式不断完善,艺术、文化多彩纷呈的内容不断丰富。各种产业形式成为围绕葡萄产业不断延伸的一粒粒珍珠,与葡萄一起共同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 见习记者 赵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