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菜场”新模式 传统菜场与智慧微菜场有益互补

340

下班回家,掏出环保袋,到菜市场溜达一圈,跟熟悉的菜摊老板唠唠家常,买一斤毛豆、几个番茄、称半斤肋排……生活味、人情味十足的菜市场,是“马大嫂”过日子的重要去处。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智慧菜场和生鲜电商应运而生,是否会让传统菜场没有了生意?20151030传统菜场与智慧微菜场

微菜场满足两类人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认为,一般意义上说,菜市场“15分钟内到达”,是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的距离,消费者希望的是“不仅要买得到,更要买得舒适”。而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则指出,“城市菜市场逐渐消失,导致菜市场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居民买菜难、买菜贵。”按照《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发展规划(2013-2020年)》,申城将用5-7年的时间,规划建设1500个标准化菜场。然而,部分区域不具备和暂不具备设置菜场的客观条件,成为了目前申城菜场布局的盲点;即使有的大型居住社区人口导入量大,也面临着菜场落地难的问题。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指出,社区智慧微菜场将成为标准化菜场的一种补充和补位。这种“互联网+菜场”的新模式,主要是满足两类消费者的需求:一是申城步入老龄化社会,过去中老年人喜欢到菜市场挑挑拣拣,现在则更希望家门口就近有物美价廉菜;二是满足朝九晚六的白领小青年,不管是年轻两口子还是单身,可能工作日都没时间赶在关门前冲进菜市场,而双休日又因为忙了一周下来累得只想“宅”在家。

给标准化菜场补位

不过,要让这种卖菜机器人真正“全城总动员”起来,还有待时日。据吴星宝分析,目前看还有四个因素影响到智慧微菜场阵营的扩容:一是选址因素,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也要选合适的场地;二是需要配套符合标准的物流配送工具,因为会涉及到生鲜的及时补货,现有物流配送工具与标准、政策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三是现有的一些税收政策跟转型升级新情况不协调,比如有些企业农产品应该是免税,但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按照现有政策可能会有税收,就增加了企业负担;四是设备的制造有一个过程,大型的卖菜机器人体量不熟超市货架,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

那么,如何让传统标准化菜场和智慧微菜场形成有益互补呢?实际上,传统菜场也在加快O2O转型步伐,标准化菜场也能形成“互联网+菜篮子”全新经营模式。比如:普陀区的永昌高陵菜市场率先入驻阿里巴巴“淘点点”平台,提供半径2.5公里范围内的主副食品配送服务;永昌真金菜市场则开辟“真金市场微店”和“口碑外卖店”两个线上平台,只需扫描二维码下单,菜场承诺2小时内送菜上门。而“互联网+”基因更纯的智慧微菜场,则正好比是标准化菜场体系延伸到社区的“微循环系统”。

从马路菜场入室,到室内菜场启动标准化改造试点,再到标准化菜场基本实现全覆盖……上海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菜场建设“三级跳”,并呈现“互联网+菜篮子”复合型流通新格局。来自市商务委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标准化菜场850家;而智慧微菜场,到今年底将达到500个。

来源:新民晚报    产生日期: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