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情况

62

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情况

——网上访谈农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张建庭记录

访谈背景

根据农业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建设工程工作方案》(农办市〔2013〕8号)要求,上海于2013年启动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上海)建设工作。上海市农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出台了《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农委[2013]45号),编制了《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编制了《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建设(上海)实施方案》(沪农委[2013]441号),明确了建设目标、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培养了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与企业。重点围绕农产品(水稻、绿叶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应用领域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发展路径和应用模式。上海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底,力争基本形成核心技术有所突破、安全监管示范效应明显、示范基地及企业初见成效的农业物联网发展新格局。1130网上访谈张建庭

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情况

(访谈文字记录)

[主持人]      制定了不断探讨可持续应用模式,从2013年开始三年以来农委作出了不断探索和努力,我们离计划目标取得什么样的阶段成果?

[张建庭]      上海在200多个蔬菜园艺厂,10多家奶牛场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项工程电子档案管理,基本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系统,在光明米业集团、长江、跃进、海丰三个区域有20多万亩稻米生产基地,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利用电子标签,病虫草害专家系统技术,提高了水稻生产、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主要在蔬菜、生猪、奶牛,包括种植业,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应用成果。

第一是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农业物联网的云平台,包括8个子平台。有安全监管、产业应用、企业示范、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云服务、技术创新、电子商务,这8个子平台,为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服务。

第二是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有63项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推广,其中传感设备是25项,软件系统24项,应用模式11项,市场化解决方案3项。如在微电子和微机械领域,实现生物电子标识微小型封装并已产业化生产;引进温室大棚中的潮汐式灌溉技术,通过改造升级,适应了水稻等农作物生产;研发便携式农事采集器,有效解决了农事记录难的问题;研发多种重金属传感器,可对土壤进行实时监测。

第三是探索农业物联网基本增效的模式,主要包括了蔬菜、节水、节肥、节药的模式。在病虫害方面由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预防,每年减少农药量20%;在草莓水温一体化自动灌溉模式方面,肥料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在母猪信息化管理上,为全市31.6万头能繁母猪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在养殖业当中,利用远程控制技术,替代人工巡塘;农机综合指挥调度管理,已覆盖300多台农机。

第四是制定了上海物联网农业云平台接口和规范了,规范了数字协议和接口规范数据交换模式。

[主持人]      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果,无论从养殖还是到种植,还是到管理上,从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推进来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果,特别是在上海核心技术的研发平台的构件和系统的集成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也想知道上海的农业物联网对于保障上海农产品的安全来说,我们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市民可能更想听听实实在在的例子,能不能举两个例子?

[张建庭]      第一个例子是“能繁母猪保险”,上海有31.6万头的能繁母猪,植入了智能电子标识,就是二维码电子标识,分布在127家规模化的养殖场22.5万头,在非规模养殖场3.6万头,被植入的进行了电子保险,植入率达到99%,覆盖率很高,植入式电子饵标价格15元/个,能繁母猪理赔价格平均1000-2000元/头,平均在1500元/头。纳入信息化管理的每一头能繁母猪右耳皮下都被植入了智能电子标识,这是一种由二维码和电子标识组成的复合标识,通过专用智能阅读器可以轻易地读取二维码图案和二维码号。母猪投保前直接植入智能电子标识,使每头能繁母猪拥有独立的“身份证号码”,养殖场工作人员采用智能阅读器采集每头能繁母猪投保、续保、退保等信息,数据同步到云端数据中心。母猪意外病死后,养殖场通知动物监督管理所专用车把病死猪拉到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焚烧处理,经过传送带时读码器自动获取病死猪的二维码信息和实拍图片,自动传递到数据云端,农业保险公司根据此信息进行理赔。能繁母猪有了电子身份证,能真正做到“投保”与“理赔”的一一对应,在投保、核保、报案、理赔、核销、统计等业务环节,实现全程电子化,既节约了保险公司实地查勘、审核等环节,提高了理赔效率,又有效地降低了保险理赔中的风险,同时杜绝了流向制售病死猪肉产业链。正是由于这个平台,养殖场、农业保险公司、动物卫生监督以及动物无害化部门信息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数据得到了共享,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母猪管理平台技术数据查询和统计,精确掌握本市的母猪的养殖数量和变化,母猪死亡的疾病信息、死亡母猪的无害化处理信息都可以随时查到。

[主持人]      通过您说的例子,我们看到了农业物联网母猪在保险当中起到了作用,一个是降低成本,对于各方是很好的资源,对于促进农业养殖,包括疾病等等防止来说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平台,另外您还提到一个案例,很多市民比较感兴趣,之前提到了对虾的养殖,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对虾需求量比较大的,能不能说一下这个案例?

[张建庭]      奉贤区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4.8万多亩,其中虾类养殖面积4万多亩,几乎占到整个上海市虾类养殖面积的50%左右,仅虾类的年产值就达到5亿多元,奉贤区基本形成了以虾类养殖为特色的产业结构布局,但也面临着水质环境、病害交叉感染、突发灾害天气、人工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使虾类养殖存在一定的风险。奉贤区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由112户农民组成,水产养殖面积5000多亩,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2013年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水产养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合作社6个核心示范养殖塘投入13万元,包括:33套传感器、6套物联网网关、6个监控探头、改造6套自动增氧装置和2套自动投饵设备,折合每亩投入26元。平台应用后示范基地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561.9公斤,平均利润每亩8022元,与2012年相比较,由于数据实时采集,合理建议控制,改善了水质环境,较少了病害,还减少了人工巡塘,亩产增加27%,利润增加27.5%,成虾死亡率下降2.15%。

有一个具体的案例,它在2013年7月25号,那天是星期四,这个合作社水产的物联网系统远程发出了异常警报,进入这个系统发现虾塘采集的溶解氧每升1.7毫克,超出了养殖范围。范围根据专家的意见,在虾养殖当中最合适的水温温度是22度,对高温极限是38度,适应的PH值是7-8.5,溶解氧是要每升大于3毫克,这样的状况,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以后,明显发现超出正常的范围,工作人员随即用现场检测仪器对虾塘的水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与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一致,远远超出了标准的限制,由于PH值和溶解氧超标,又是高温,温度达到39度,有可能引发疾病,工作人员采取了措施,对各项指标调整到标准值范围内,由于采取了措施,虾塘没有发生大病害,减少损失300多万。此外,目前上海还能通过12316三农服务热线短信平台,把专家结合水产养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给出的养殖建议、预警预测信息分享给合作社内养殖户,以及周边的养殖户,从而把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效益,扩大至全区,惠及奉贤区3000户养殖户。

[主持人]      挽回了300多万的损失,如果及时弥补,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成本营销,对生产户来说在收益上也是提高,是双赢的局面,我们非常期待很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迅速得到推广或者更加广泛应用,现在从试点到广泛应用,这两个指检的距离有多远?在推广的过程当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张建庭]      上海的农业物联网试验工程到目前为止三年时间,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在探索阶段。制约农业物联网的因素有一些,主要有三个方面突出:第一,农业发展规模水平还跟不上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要求。农业物联网发展由示范到推广,要求有适当生产经营规模、集中连片,才能实现农业物联网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与质量,是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保障。

第二就是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不仅需要物联网的专家队伍,也需要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人才,进一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是农业物联网的保障,要有一流专家,更需要有一流的农业信息化人才。

第三,国产物联网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如国产传感器的稳定性、精准性、耐用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主持人]      您说的问题我们如何破题和有什么具体措施和想法?

[张建庭]      针对农业物联网推广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重点采取了措施,有些工作积极推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倡导宜粮则粮、宜果则果,鼓励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着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社员得实惠的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推进农业合作企业机制,推进“农民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的水平和质量。我们主要有问题导向,针对上海的情况进一步推进。

二是我们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培养新兴农民为重点,实行的是分层培养,加大对养殖业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培训等力度,建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农业信息化人才库,打造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积极创造条件,为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拥有体面的收入,吸引更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从事农业工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要以农业信息化骨干企业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传感器和集成应用的问题,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方法,进行重点攻关,加速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水平。

[主持人]      我们了解到三年当中农业物联网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还想知道在第二轮发展过程中,从2016-20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样的具体想法和设想?

[张建庭]      农业物联网三年来上海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些成果也在进一步推广,我们也结合了农业发展上的规划,我们也在研究上海农业信息化发展,也包括农业物联网发展今后五年的规划。

具体来说,第一,要总结前三年的物联网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出来问题,认真编制好十三五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上海农业物联网第二阶段工作,从2016-2020年的工作,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力争在传感器研发、大数据分析、专家系统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协作,实现云平台在系统架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等方面的提升与完善。

第二,搭建农业物联网服务公共平台,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提供企业,以及一批具有商业模式的物联网运营和服务企业。

第三,围绕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探索研究农业物联网相关基础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物联网相关标准;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主持人]    非常感谢张处长跟我们聊了农业物联网的话题,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汇集到更多人群,有现在知道的农民,还有今后加入到农民队伍当中的建设者,还有我们的消费者和管理者,让我们的整个农业的产业链在物联网的技术平台之上发展更好,今天非常感谢您能够来做客东方网,还要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本期节目到这里,下期再见,谢谢您!

[张建庭]      谢谢!

以上摘自:上海农业网    http://www.sha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