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米袋子
一个都不能少
. 菜篮子提得稳,米袋子也要装得满。
不误农时
保障生产
. 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克服重重困难,尽力保障花农种子种苗。3月中旬以来,花卉生产、种苗运输与市场销售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海种业集团、上海虹华园艺和上海源怡种苗等企业的高品质花卉种苗,受多省市物流系统严重瘫痪和生产工人大量减少的影响,原计划3月份出口的切花菊与菊花种苗受阻,康乃馨、海棠、矮牵牛等花坛花种子种苗难以运送至全国各地,预定的种苗生产物资无法如期到位。
. 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大部分为自交不亲和,需要人工授粉。受疫情影响,劳动力大幅减少。为了做好种质资源的繁制种工作,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延长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加班加点进行人工授粉,确保种质资源的纯化、保存,以及新组合的配制。体系首席专家疫情期间吃住在农科院庄行基地,并在农科院园艺所的支持下,协调组织了志愿者,开展隔离套袋、授粉及田间管理工作。
. 在千里之外的海南,水稻南繁工作也到了杂交育种、田间调查与制繁种去杂等工作的关键时期。杂交配组是水稻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大量的杂交、回交和测交配组工作需要在短短的15天之内完成。任务十分艰巨,疫情封闭的特殊时期导致南繁工作人手短缺,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内部高效协同、合理分工、互帮互助,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 与此同时,各专业组和试验站技术人员每天通过视频或电话形式,了解水稻生产情况。积极与各郊区开展技术需求对接,抓好冬季绿肥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的指导和咨询,并督促各合作社及时开展绿肥耕翻及国庆稻种植等工作。在做好水稻生产品种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尽早预案,保障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及全产业链发展。
. 三四月份是地产鲜食玉米的春播时期,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示范基地尽力抢种鲜食玉米,为后期的丰产丰收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体系排除万难推进科研工作。封控前,积极落实试验品种和农资运送至各区示范基地,并将试验方案和要求落实到人,确保科研示范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推广“沪红糯1号”“申科甜糯99”“申科甜811”等鲜食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及全国适宜地区布置生产展示示范点30个,计划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种植新品种20多万亩次,凸显上海种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封控期间,体系团队成员通过电话和微信方式指导各区示范基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紧做好播种、育苗和移栽工作,并对不同种植方式和当前存在的生产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确保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鲜食玉米生产的影响。
参与志愿服务
践行社会责任
. 值得一提的是,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协助组织蔬菜团购,针对蔬菜等农副产品供应有困难小区居民,及时联系各方资源组织团购,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并组织了部分志愿者帮助正义园艺场包装和配送蔬菜。花卉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花卉资源优势,开展疫情之下的芳香馈赠活动,如为闵行区浦锦街道200余名医护工作者做好后勤保障,提供就餐场地与解压空间。同时利用线上平台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良花卉产品与居家园艺盆栽,补上错失的美好春日,利用植物的园艺美抚慰疫情之下大家的身心健康,凸显家庭园艺的康养与治愈作用。不少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主动向防疫一线的单位和人员捐赠爱心物资,包括食用菌产品和防疫物资,切实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展现农业人的爱心和责任。
资料: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