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技术服务部门,在下地服务的时候,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该施多少肥的问题。农民主要凭借经验施肥或者把每亩肥料的投入量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成本极限以内,而农化公司往往会根据想推销的肥料来确定施肥量。从减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来说,科学计算施肥量,不但能让农民节约种植成本,还能提高农化公司的服务能力,锁定农户的购买忠诚度。
.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将田块分为不同区或级,然后根据不同田块的特点进行施肥。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尚无统一标准。(由于判断方法简单粗放,在家庭农场等小地块用的较多)。
参 考
. 养分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是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但作物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人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推算:
. 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 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 田间试验法就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在一定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分别进行田间施肥量试验,通过数据整理确定施肥量和产量的关系,并计算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
. 相对别的方法来说,平衡施肥模型最为科学也最为复杂,是根据基础生态平衡施肥模型进行推倒而出:
. Winput=Woutput-△W+0.15(Tn+m-Tn)
. 式中:Winput为施肥量中的有效养分量(kg/亩);
. Woutput为作物产需要的养分量或带走的养分量(kg/亩);
. △W为(土壤)季节有效养分平衡特征参数;
. △W=耕层土壤矿化或释放的养分量+下层土壤参与养分循环的养分量+水分携带的养分量+生物固定的养分量+种子携带的养分量-土壤和肥料养分在耕层固定的量-土壤和肥料养分渗漏的量-土壤和肥料养分挥发的量(kg/亩);
. Tn为季前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 Tn+m为季后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实际应用时使用与某一目标产量相适应的土壤养分适宜含量的下限值,是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获得的区域性数据;
. 关于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大家了解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