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行业企业标准
前 言
为提高上海蔬菜行业协会会员企业豇豆产品的质量,确保豇豆产品的食用安全,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规范市场、促进市场贸易、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目的,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是依据现行国家、并参照日本、韩国、荷兰、以色列、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并结合上海市蔬菜质量实际情况与市场贸易发展要求制订的。
本本标准由上海蔬菜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蔬菜行业协会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郁樊敏 丁国强 张瑞明 孙占刚
豇 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豇豆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优质种子种植、收获的豇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38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102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4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23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5009.188 蔬菜、水果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的测定
GB/T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
GB18406.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NY 1500.13.3-4 1500.31.1-49.2蔬菜、水果中甲胺磷等20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78 无公害食品 豆类蔬菜
NY/T 761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NY /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T965 豇豆
NY/T 1655 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同一品种
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相同的豇豆品种。
3.2相似品种
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相似的豇豆品种。
3.3成熟度
果实成熟的程度。
3.4整齐度
同一批荚果,在色泽、荚长、荚粗上相对一致的程度。
3.5新鲜
刚收获,色泽光鲜。
3.6虫蛀和病斑
因害虫、病菌或生理因素造成豆荚的咬痕、虫蛀、病斑或湿腐。
3.7干枯
因生理、病害、药害、风吹日晒等原因而造成荚的干枯。
3.8 异味
因栽培或贮运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不良气味和滋味。
3.9 腐烂
由于病原菌等的侵染导致的变质。
3.10机械伤
因机械外力所造成的荚损伤。
4 要求
4.1豇豆的产地环境按NY 5010的规定,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和疫病区,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4.2农药施用及限量按GB 4285的规定和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八)的要求。
4.3肥料使用按NY/T496的规定。
4.4感官和产品等级规格。
4.4.1感官
清洁,不含杂物。外观新鲜,荚果硬实,不脱水,无虫蛀、病斑和干枯。无异味、腐烂。
4.4.2等级和规格
1、等级划分。在符合感官指标的前提下,将豇豆按照外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等级划分符合表1规定。
表1 豇豆的等级
项目 | 等级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品种 | 同一品种 | 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 | |
成熟度 | 豆荚饱满,荚内种子不显露,手感充实。 | 豆荚饱满,荚内种子略显露,手感充实。 | 荚内种子明显显露。 |
整齐度 | >95% | 90%-95% | <90% |
病斑 | 无 | 不明显,<5% | 不严重,≥5% |
2、规格划分。果实按照荚果长度分为长荚果、中荚果和短荚果三个规格。豇豆规格见表2。
表2 豇豆的规格
长荚果 | 中荚果 | 短荚果 | |
长度(cm) | >60 | 35-60 | <35 |
4.5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包含重金属和农药,豇豆卫生指标符合表3。
表3 豇豆的卫生指标 单位:mg/kg
项 目 | 最高残留含量 |
无机砷(以As计) | ≤0.5 |
镉(以Cd计) | ≤0.05 |
铅(以Pb计) | ≤0.1 |
敌敌畏 | ≤0.2 |
乐果 | ≤1.0 |
辛硫磷 | ≤0.05 |
毒死蜱 | ≤1.0 |
乙酰甲胺磷 | ≤0.2 |
甲胺磷 | ≤0.05 |
克百威 | ≤0.02 |
杀虫脒 | ≤0.01 |
氧乐果 | ≤0.02 |
杀螟硫磷 | ≤0.5 |
甲霜灵 | ≤0.5 |
氯氰菊酯 | ≤1.0 |
氰戊菊酯 | ≤0.2 |
溴氰菊酯 | ≤0.2 |
氯氟氰菊酯 | ≤0.5 |
百菌清 | ≤1.0 |
多菌灵 | ≤0.5 |
三唑酮 | ≤0.2 |
抗蚜威 | ≤1.0 |
亚硝酸盐 | ≤4 |
注: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范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5 检测方法
5.1感官指标的检测
包括同一品种、新鲜、整齐度、成熟度、腐烂、病斑、虫蛀、异味、干枯、机械伤等采用目测、手感法。
5.2异味的检测
用嗅觉和品尝测定。
5.3砷的测定按GB/T5009.11规定方法执行。
5.4铅的测定按GB/T5009.12规定方法执行。
5.5镉的测定按GB/T5009.15规定方法执行。
5.6辛硫磷的测定按GB/T 5009.102规定方法执行。
5.7克百威的测定按GB/T5009.104规定方法执行。
5.8抗蚜威的测定按GB/T5009.104中规定方法执行。
5.9多菌灵的测定按GB/T 5009.188中规定方法执行。
5.10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敌敌畏、乐果、氧乐果、杀螟硫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的测定按NY/T 761规定方法执行。
5.11国家未规定测定方法的项目,参照国际通用方法执行。
6 检验规则
6.1出场检验
6.1.1同一品种、同时采收、同一规格的豇豆作为—个检验批次。
6.1.2每批次需随机抽样,抽样方法按GB/T8855规定,用于感官项目检验的样品数为—箱。
6.1.3出场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4要求。
6.1.4出场检验不合格率计算方法
每批豇豆抽取的样品检验时,以把为单位,对其中不符合该商品性状要求的豇豆,在记录单上作各项缺陷记录。如果一把豇豆同时出现几种缺陷,按一个不合格把计算,百分率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公式如下:
X=(w/W)×100%
式中:X——不合格百分率 w——不合格把的总把数 W——检验样品总把数
6.1.5抽取样品出场检验不合格率超过3%或箱净含量不合格或有异味、虫蛀、机械伤、干枯等现象的,判定该批豇豆出场检验不合格。对于不合格批的豇豆应重新整理后,再交付验收。
6.2型式检验
6.2.1每三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6.2.2抽样方法为从出场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5箱。
6.2.3型式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4、4.5要求。
6.2.4凡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7 标志、包装
7.1标志
7.1.1每箱豇豆上需有标签。
7.1.2包装容器上有醒目的企业标志,包装标签应清晰、完整,标签内容应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等级、规格、扎数、毛重、净重、采收日期等。
7.2包装
7.2.1包装材料应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材料,包装容器应整洁、干燥、牢固、美观、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
7.2.2按豇豆的等级及规格指标进行扎把定量包装,每箱豇豆净含量10kg。
7.3豇豆的包装标识应符合NY/T 1655。
8 运输、贮藏
8.1运输
8.1.1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在运输途中严防日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
8.1.2长途外运,产品需在2℃的冷库中预冷8h后,才可装集装箱冷藏外运。
8.1.3长途运输需装集装箱,箱内堆码要保持气流均匀流通,适宜温度条件为4℃—7℃,相对湿度为90%。
8.2贮藏
贮藏需在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严防曝晒、雨淋、冻害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库内堆码应保持气流畅通,最佳贮藏温度为4℃—7℃,相对湿度90%。堆码时,包装箱距地20cm,距墙30cm。新鲜豇豆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豇豆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前 言
为提高上海蔬菜行业协会会员企业豇豆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产优质豇豆产品,促进本地区豇豆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上海蔬菜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豇豆生产。
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在现有国家、行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豇豆普通生产实际情况,并参考了有关发达国家的标准、规定而制订。
本标准由上海蔬菜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蔬菜行业协会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郁樊敏 丁国强 张瑞明 孙占刚
豇豆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豇豆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
本标准适合于上海地区豇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八)
NY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5078 无公害食品 豆类蔬菜
3 术语和定义
3.1农家肥料:
系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物质的肥料。它们不应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农家肥料在制备过程中,必须经无害化处理,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达到卫生标准。主要农家肥料有:堆肥、沤肥、灰肥、厩肥、沼气肥、饼肥等。
3.2三元复合肥:
N:P:K=15:15:15的化学复合肥料。
4 要求
4.1豇豆产地的选择
豇豆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4.2育苗
4.2.1品种的选择
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抗病性好,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
4.2.2用种量
每667m2需种子1.2kg-1.5kg。
4.2.3苗床准备
4.2.3.1苗床选择
苗床必须选择符合4.1要求,前两茬未种植豆科作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每667m2大田需苗床为8-10m2左右,苗床要提前翻耕并平整。
4.2.4播种育苗
4.2.4.1种子处理
剔除霉籽、瘪籽、虫籽等,用多菌灵或磷酸三钠溶液浸种处理,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
4.2.4.2播种期
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3月下旬进行播种,秋季栽培在5月中旬—8月初播种。
4.2.4.3育苗
春季栽培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方法如下:
(1)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园土、有机肥等,晒干、轧碎,按土:有机肥=7:3的体积比例配制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内待用。播种前1天浇足底水。
(2)播种。每个营养钵内播3-4粒种子,盖1cm盖籽泥,覆地膜,搭小环棚保温,温度控制在30℃—32℃,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60%—70%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待苗长到两叶一心,苗龄28-32天时即可移栽。
4.3定植
4.3.1大田准备
大田选择符合4.1要求,前两茬未种植同科作物田块,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地。
4.3.1.1施足基肥、精细整田
在定植前每667m2田施农家肥料2000kg—3000kg,再加三元复合肥50kg,然后用机械翻耕。
4.3.1.2整地做畦
定植前再用机械浅耕,然后整地作畦,并开好所有沟系(三沟配套)。一般每畦连沟宽为1.5m,盖上地膜。
4.3.1.3定植
春季栽培营养钵育苗的,应打洞移栽,边定植边浇搭根水,并填实细土,封严定植孔。每畦种两行,行距75cm-80cm,穴距22cm-25cm,每667m2栽2800-3000穴。秋季栽培的可采用直播方式,行距与穴距与春季栽培相同,每穴播3—4粒,浇足出苗水。早春种植的,移栽后要用小环棚进行覆盖保温,定植时保留3~5%的预备苗。
4.4大田管理
4.4.1前期管理(移栽至出蔓前)
秋季直播的,出苗后以降温为主。春季种植的,移栽后以保水保温为主,及早做好大田的移栽苗补缺工作。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以防徒长,影响开花结实。
4.4.2中期管理(出蔓至结荚)
4.4.2.1搭架引蔓
豇豆抽蔓后应及时搭架,架高1.8m—2.5m,搭架后要及时引蔓,引蔓应在露水未干或阴天进行。当蔓爬至架顶时,要打顶摘心。
4.4.2.2中耕除草
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在搭架前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以后在每次追肥前结合中耕除草。
4.4.2.3肥水管理
注意看苗补充肥水,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追肥1-2次,每次每667m2追三元复合肥7kg-10kg。保持田间排灌畅通,防止田间积水。
4.4.3后期管理(结荚盛期以后)
4.4.3.1肥水管理
增加肥水,视采收、生长情况追肥2次-3次,每次每667m2追三元复合复合肥10kg-15kg。
4.5病虫害防治
4.5.1病虫害种类
豇豆主要虫害有豆野螟、豆荚螟、甜菜夜蛾、蚜虫、红蜘蛛、茶黄螨、美洲斑潜蝇;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煤霉病、锈病、菌核病等。
4.5.2.农业防治
依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生产期间做好各阶段病虫的预测预报与田间调查。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蛀豆荚。实行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合理轮作等。
4.5.3物理生物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捕虫板等物理防治措施杀灭害虫。
4.5.4化学防治
必须使用农药时,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及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的要求,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药剂选用按表1。
表1豇豆化学防治推荐农药表
病虫害名称 | 推荐农药名称 | 使用倍数 | 使用方法 | 使用
次数 |
安全间隔期(天) |
锈病 | 400克/升氟硅唑乳油(福星) | 6000~7000倍 | 喷雾 | 3 | 21 |
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 | 4000~6000倍 | 喷雾 | 3 | 18 | |
煤霉病 |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 1000倍 | 喷雾 | 2 | |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 1000倍 | 喷雾 | 2 | ||
根腐病 | 20%噻菌铜悬浮剂(龙克菌) | 500~700倍 | 喷雾或灌根或泼浇 | 2~3 | 7 |
美洲斑潜蝇 | 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潜克) | 3000~5000倍 | 喷雾 | 2~3 | 2 |
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潜克) | 2000~3000倍 | 喷雾 | 2 | 2 | |
红蜘蛛 | 70%吡虫啉水分散剂(艾美乐) | 7000~8000倍 | 喷雾 | 2 | 7 |
蚜虫、豆野螟
|
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三令) | 2500~3000倍 | 喷雾 | 2 | 7 |
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油(云除) | 1500~2000倍 | 喷雾 | 2 | 7 | |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奥翔) | 3000~4000倍 | 喷雾 | 2 | 7 | |
烟粉虱 | 啶虫脒水粉散粒剂 | 4000~6000倍 | 喷雾 | 3-4 | 7 |
4.5.5禁止的剧毒高毒农药
豇豆生产中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主要有: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等。
4.6采收与整理
4.6.1采收
豇豆要求每天采收。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一般自开花后11~13天为商品豆荚采收期。采收时,要轻摘轻放。
4.6.2整理
剔除有虫蛀的、干枯等、有机械伤的豆荚。采收的豆荚按等级、规格定量扎把包装,再放入包装箱内贮运、上市。
5 运输、贮藏
5.1运输
5.1.1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在运输途中严防日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
5.1.2长途外运,产品需在2℃的冷库中预冷8h后,才可装集装箱冷藏外运。
5.1.3长途运输需装集装箱,箱内堆码要保持气流均匀流通,适宜温度条件为4℃—7℃,相对湿度为90%。
5.2贮藏
贮藏需在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严防曝晒、雨淋、冻害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库内堆码应保持气流畅通,最佳贮藏温度为4℃—7℃,相对湿度90%。堆码时,包装箱距地20cm,距墙30cm。新鲜豇豆贮藏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