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科升级长三角“软黄金”种植

59

.     上海市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专家工作站”近日在浙江海宁揭牌。据悉,这是继上海市农科院桑黄新品种‘沪桑2号’,在当地大棚和设施化两种栽培模式下开展成功示范应用后的新动作,未来也将继续助力桑黄产业在长三角蓬勃发展。

.     桑黄可能众多网友还没听过,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当下,在海宁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每一个菌棒都长出一块浅黄色物体,它就是桑黄。

.     桑黄又名“桑耳”,又被称作“软黄金”,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最早记载于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因富含多糖、黄酮、多酚等有益人体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成分,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过去,桑黄多为野外获得;2010年,桑黄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在长三角一带以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的方式实现生产。

.     上海桑黄科研团队助力长三角农业发展,源于2019年1月。当时,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筹备会在沪召开。在听取了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研究员杨焱介绍的桑黄研究成果,宏欣农业提出了合作的意愿。
.     据介绍,桑黄的代料栽培桑树,是其获取养分的最佳原料。有着悠久蚕桑文化的海宁市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桑黄产业的优势。 桑黄对环境要求很高,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
.     合作之初,上海农科院就专门成立桑黄项目组,实现所内跨部门协作,小组成员涵盖了菌种专家、栽培专家、产品精深加工专家,对基地全方位指导。
.     “2019年污染率降低到5%以下、2020年将桑黄出菇率提高到80%以上、2021年,提高产量,实现每包桑黄产量20g以上……”记者了解到,2019年,通过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合作,海宁市桑黄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年产桑黄子实体达15吨,产值过5000万元。

.     就在今年的技术指导过程中,总经理姚生良也非常高兴地一直表示“桑黄做了这么多年,今年出菇最好”。据悉,未来还将提升产能,如2023年计划实现年产桑黄菌包500万包,产量100吨以上。

.     据悉,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帮助当地建立了桑黄菌包生产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在满足自己基地生产的前提下,菌包还远销广东、山东、陕西等外省市。下一步,专家团队还将进步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并协助建立桑黄采收技术标准。
.     得一提的是,种源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因素,桑黄品质提升亦是如此。近年来,杨焱带领的桑黄研究团队选育出比亲本更优秀的新品种“沪桑2号”,还于2020年通过了上海市新品种认定。“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佳,出菇一致性好,发菌速度快,营养价值也更高。”
.     今年4月,双方签订了“桑黄菌种制作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开发”的技术开发合同,把“沪桑2号”带到了海宁的桑黄生产基地进行应用示范。在新品种与好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海宁基地的桑黄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污染率显著降低。
.     “长三角地区应该引领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市民对健康的需求。专家团队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实现协同创新。”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认为,桑黄作为大健康产业,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专家团队要聚焦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种源品质、生产标准和生产规范。

【原发日期】:2021-07-19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