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首个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模式:让鱼和菜在闭环水系统内得以高效共生

458

.     数千条草鱼“集体生活”在一个水体大约只有200立方米的池槽中,从鱼种生长为单体约6至7斤重的成鱼,体量总达3万余斤,密度如此之大,它们相拥着在水体中游弋、摆尾、跳跃,几乎不生病,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在上海唯一一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一项名作“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试验开展几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目前,已探索改良至“3.0版本”。

.     作为上海首家试点,这项技术试验的开展,引起了国内外关注,将在临近地区得到复制推广。而它之所以受关注,并非只是因为如此养殖变得集约、高效,还在于其正在建立和形成的“生态循环系统”和“集污收集系统”,让传统概念中的鱼污排泄物,八成以上得到收集,实现了“尾水零排放”,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新型的种养共生的良性循环状态。

.     集聚在“跑道”上“健身”的鱼

.     走进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五厍基地,在一片占地约50亩的环形池塘内,建有一排占地约1100平米的集聚式养殖池,10条养殖槽依次排开,每条石槽内,活跃着数千条草鱼,总体量约达3万斤。它们拥挤在池端出水口前,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片养殖池起建于2017年,已改良至“第三代”。开口处水流急速,鱼儿迎着水体逆流向上,顶着水流摇摆不停,技术人员形容它们是在“跑道”上“健身”的鱼。

.     这是集聚式养殖池装置的妙处之一。在出水口前连接一个曝气推水设备,可调节水体流速,同时增加水中溶氧。借助充气泵给予的动力,“静水”流动起来,集聚在池中的鱼因为水流刺激变得活跃,实现了高密度养殖。

.     由于这些鱼从鱼种到成鱼捕捞时,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试验数据表明,鱼的口感,相比于传统养殖,肉质紧实而有弹性,更易运输,物流耗损率也降低了。由于全程精准用药,产品质量不仅安全,而且根据安装的水产品安全追溯系统还可对养殖全程进行追踪。初步测算,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的1.5至2倍,单位重量鱼的生产成本相比传统降低了约0.65元。

.     养鱼变得精准、高效。不单是“静水”动了起来,水流的速度也可根据溶氧量的大小进行人为控制和调节。“高温时期,鱼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活动能力也强;冬天时,相应又都有所降低。”因此,根据鱼类不同的生长时期和状态,借助充气泵供给的气量给予不同调整;在池槽推水设备上方,还有一个智能化起捕投饵系统,可以根据成鱼大小和不同的吃食速度,控制饵料投喂间隔与投放,做到精准投喂,减少鱼食对水体污染。这样一来,养鱼全过程变得十分精确。

.     鱼粪可收集,水质可净化

.     而在养殖池的另一端,修建有一条开放式的集污池。自动化吸污装置安装其间,机器开动时,自西向东依次经过10条养殖槽,养殖池内的鱼类排泄物被吸出,如此,每隔半小时,排泄物经集污收集槽清理,池塘水质被净化一次。

.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池塘养鱼向来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鱼排泄物难以被收集。“不像猪、牛、羊、鸡,这些排泄物都是可见可收集的,但鱼粪一直在池塘里,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收集办法,池塘的水也会变得越来越差,这套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生态核心,也就在这里。”

.     试验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原有版本进行了技术改良,不断调整和寻找水槽排污量与吸污水道容纳量之间的平衡,尽可能保证池塘中鱼排泄物得到更大程度集纳。为此,技术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加装了吸污潜水泵,从单泵人工吸污,改良成双泵自动吸污,由原来的3米间宽单道吸污改为6米间宽双道吸污。

.     被收集起来的鱼排泄物,集中导入养殖池东侧的集污池,经过层层沉淀,其中的上清液得以利用,进行土壤灌溉。鱼粪经过20天左右,也被集中收集,还田肥沃土壤。

.     距离集污池的不远处,是一座不久前刚建成的蔬菜大棚,面积约有4000平方米,绿叶菜正在出苗。这是技术人员为了探索鱼粪收集循环利用,建的小型种植基地。大棚下所铺设的管道与集污池相连,棚内种植的所有蔬菜都将经此灌溉。经过植物净化的水质,通过大棚另一侧再次排放进入池塘,如此养殖和种植相结合的鱼菜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鱼粪,也形成有水循环净化机制,是为一种创新。

.     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与探索

.     不单养殖集约、高效,人力和土地资源的消耗也有所下降。目前,人力和土地消耗均为传统养殖的五至六成。

.     据悉,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理念,最初是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经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于2013年引入我国,引进之初,该模式仅仅是理念层面的一个简单构思:在池塘或其他通过人为作用可形成水体循环的水域中,按照每10亩修建1条池槽的比例,建立集聚式养殖池,一端连接曝气推水设备,一端修建集污池。松江区水产良种场在2013年至2014年接触之初,进行了1.0版建设,至今,进行了数次完善和改进,并在2017年建立了目前这套新的系统。

.     试验探索出了更符合本地养殖应用的数据技术。养殖池与总体水域面积的比例得到改良,养殖密度和效率得到提高,集污收集系统和起捕投饵系统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创新建立了鱼菜综合种养模式,水产品也有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据介绍,今年,还将计划建设池塘工程化生态调控设备,通过改善反硝化反应器和氮磷去除设备等进行水质的调节,让鱼儿的生长环境更好,让养殖过程更加生态环保。

.     记者 贾佳

原发日期:2019-06-06 10:59      来源: 东方城乡报